唐代造像广泛流行"曹衣出水"式样,天龙山的唐代造像运用得尤其出色。佛、菩萨身着轻纱般的架婆,腰柬长裙,贴体透肌,随着肌体的转动、肌肉的起伏,衣裙裙皱呈现出有规律而流畅自然的线纹,既表现出轻纱所持有的质地美,又充分显示了蕴寓着高尚灵魂的健康的比例适中的形体美.第14窟西壁的半蜘肤坐菩萨像.是损坏较少的菩萨形象之一。鲁艺源青岛雕塑公司小编看到,它较之佛像,有着更为鲜明的青年女子的特点。姿态动作的处理,也较佛像更为自由。它一腿盘曲一腿垂地坐在圆形须弥座上,上身微向左倾,右手拈着下垂的帧吊轻轻按莲座,左手前举,可能是为了帮助口述而作某种手势,面带微笑,充满着善意的眼光投向前右下方,好像是在娓娓动听地给观众讲述着深刻的哲理,温柔典雅,而又聪明智慧、和蔼可亲,而又端庄尊严。唐代许多雕塑家所追求的真实感与理想性的结合,善良崇高的内心世界与健康美好的外部形貌的统一,第14窟西壁的半踊跃坐菩萨石雕像,可以认为是非常完美、非常成功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