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统治者因与被说成道教教主李耳(老君)同姓,故特别推崇道教,有时甚至把道教摆在佛教之上,但实际上佛教仍在统治阶级和广大社会群众的宗教信仰中居于主要地位。鲁艺源青岛雕塑公司小编了解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大臣傅奕上疏请求运用行政手段取缔佛教,疏中说:"天下僧尼盈数十万,剪刻绵绵,装束泥人,以为厌魅,迷惑万性"(《旧唐书》卷七十九)。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626年)五月,严令"京城寺止留三所…天下诸州各留一所,余悉罢除"《:旧唐书•离祖记》.然而,这一纸空文,作用甚微。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雷厉风行地一再下令废佛,"诏陈释教之弊,宣告中外.凡天下所毁寺四千六百余区,归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良田数千万顷,奴婷十五万人。所留僧皆隶主客,不隶祠部……叉诏东部止留僧二十人,诸道留二十人者减其半,留十人者减三人,留五人者更不留..( (旧唐书》卷十八上)。次年,唐武宗死,继位的唐宣宗立即改变了对佛教的禁令。所以,佛教在唐代的二百(十多年中,」直是思想领域里的重要支柱。
社会生芒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佛教雕塑的繁荣提供了优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使唐代佛教造像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工艺之精巧、形式之繁多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大的如四川乐山高70多米的弥勒佛石雕像,莫高窟第96窟、第130窟的25米、33米的弥勒佛塑像;小的如苏州虎丘云岩寺 塔出土的,以及流入日本的精巧绝伦的"檀鑫宝相",都是唐代雕塑艺术的杰出创作。